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,哥伦布的窑洞双男主,青青草伊人视频在线观看,98色花堂永久在线播放,四季AV一区二区凹凸懂色

賴振元:我沒有白辛苦

時間 : 2018-12-27

賴振元打造了一個民營的建筑王國,譜寫了一個泥瓦匠到上市公司董事長的神話。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,從東海之濱象山半島走出來的第一代建筑企業家,用智慧、氣度和遠見親手締造了龍元建設集團。在強手如林的上海建筑市場,演繹了自己精彩的人生。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品質堅持,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創業之心和感恩社會,讓龍元從一個草根企業,發展成為承接建筑業務突破千億的中國民營企業。回顧龍元的創業史,從建設上海到布局全國,從國內擴張到走向國際,從創業發展到轉型升級,一直都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。

口述:龍元建設集團董事長賴振元

整理:記者 薛智誼




1

1983年11月28日,我帶著首批工人和3000元現金,從象山坐車到寧波一整天,再從寧波港坐上海輪,經過一整夜的搖擺,到達上海外灘的十六鋪碼頭,從此開始了從事建筑領域的生涯。彈指一揮間,到現在已經有35個年頭了。回憶這些年,我最感慨的一句話就是:我沒有白辛苦。

在此之前,我16歲時我就開始帶著泥水工具,在工程隊干活。一次,由于活干得太急,不小心把自己的右手干傷筋了。為了不歇工,我日夜苦練左手功夫,在很短的時間里就練出了一手絕活。后來,象山縣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成立,我被任命為副經理。

1983年,國家重點項目上海寶山鋼鐵廠開工建設,但在施工防滲墻時遇到了難題。恰好負責施工的工程處長是寧波人,他知道象山建筑隊在施工1425國防工程時,解決過類似的難題,于是找到象山縣政府,要求派工程隊馳援。于是,縣政府找到象山二建,專批300名進滬勞務指標,要求我帶隊去寶鋼幫助施工。我制定了詳盡周密的施工方案,大膽地提出了用當地長江泥替代景德鎮黏土筑壩的技術創新,以保證工期的順利完成。我們頂著寒風,站在齊腰深的江水中打樁。潮起就爬上岸去,潮退再下到水里繼續打,不但提前7個月完成了施工,還節約了資金90萬元,受到了上海寶鋼工程指揮部的高度贊揚。用長江泥替代景德鎮黏土構筑防滲墻的新工藝,經專家鑒定,質量完全符合設計要求。這項工程后來獲得了“1986年度國家質量獎金質獎”。

我想留在大上海繼續接工程,主管部門同意我在上海設立象山二建上海辦事處。我們的辦事處最初設在在五角場政法路一處廢棄的豬棚里,我們把它打掃干凈作為辦公地點兼宿舍。十幾個人擁擠在一起,腳下是爛泥地,頭上是油毛氈,睡的是高低鋪,喝的是咸菜湯。那時我們都不曾想過,我們會從這個豬棚里起步,在大上海闖出一片天地。

那時的上海有相當濃烈的計劃經濟影子,外地人很難進入上海市場。腿跑斷了,喉嚨說啞了,業務連影子都沒有。有些人開始打起了退堂鼓,我想到了走“鄉下人”路線,動員大家打聽,親戚朋友、三姑六婆中,有沒有人在上海做保姆的。這一招還真是靈驗,我得到了個十分重要的信息:上海一家機電廠一位基建科長,曾經在象山當過兵,他們廠里正好準備進行辦公樓改造和二車間翻建。我馬上聯系保姆上門拜訪,憑借自己多年的施工經驗和畫圖、設計、計算等本領,對圖紙進行了一些優化建議,一下子贏得了廠方的認可,沒過幾天就決定將這一工程交給我們組織施工。

這是龍元(時稱象山二建上海辦事處)在上海承接的第一項自主業務。時間是1984年6月。


2

盡管上海革新電機總廠的項目很小,卻使我們信心大增。為了節省交通費,我花20塊錢買了一輛舊的28吋永久牌自行車,“除了鈴不響,隨便哪都響”,用這輛破自行車,幾乎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。這輛破自行車在龍元的創業史上功不可沒!我打聽到位于楊浦區的上海第二教育學院要建造理化樓,于是三天兩頭往那里跑,不厭其煩地找相關人員溝通,用誠心打動了負責基建的人,同意給我一個投標名額。

拿到投標名額后,我日以繼夜地研究圖紙、編制方案、核算造價,終于以86萬元的造價奪得該項目的施工——這是龍元(時稱象山二建上海辦事處)通過招投標承攬的項目。這次中標成為以后龍元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項目,就在項目開標的前一天,父親病危,我想等開完標再趕回老家。可是,等中標的喜訊傳來,父親已經永遠地閉上了雙眼,沒有見到他最后一面……這是我心中永遠的痛!

1985年,上海市建設主管部門開展建筑市場質量巡查,第二教育學院項目也被列入檢查范圍。別人碰到檢查怕得要命,想逃都來不及,可我聽到后卻興奮異常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好向上海市行業領導和專家證明自己、證明龍元的機會。于是,在檢查組蒞臨的那天,我特地派人連夜從老家象山漁港采購回來一些上等海鮮到工地,準備檢查完后請領導和專家好好品嘗一下自己家鄉的美味。但是,當檢查組檢查到一處頂部柱梁時,發現一個類似紅磚的斑塊,進而懷疑柱梁里面沒有鋼筋,或者偷工減料,并當面對我提出了嚴厲的批評,“海鮮大餐”也無疾而終了。

檢查組走了以后,我親自掄起18磅大榔頭把柱梁砸開,以找出質量問題,追究施工責任。盡管柱梁鑿開后證明里面是有鋼筋的,而且絕對沒有偷工減料,只是有一塊小紅磚混進混凝土里了。但是,這件事情還是給我很大的刺激。如果我們連這么一點細節都把握不好,那么我們的施工質量如何保證?以后我們在上海又如何立足?

后來,當龍元靠“質量興業”在上海建筑市場名聲大振時,當時擔任檢查組組長的同志碰到賴振元說起此事,非常抱歉地說辜負了我用心準備的“海鮮大餐”,我說,如果沒有你們不留情面的嚴酷,也就沒有龍元“質量興業”的今天。

進滬30多年來,龍元憑借其靠硬的工程質量,榮獲“魯班獎”、“國優獎”、“詹天佑獎”、“白玉蘭獎”等省部級以上優質工程獎項800多項,榮獲各項獎勵1000多次,30年奪得浙江在滬施工企業先進單位第一名,連續17年名列上海市建筑企業進滬施工企業綜合實力第一名。

1991年3月,浙江省副省長柴松岳在浙江省城鄉建設廳廳長魏廉陪同下,來到龍元承建的上海鋼絲廠吳淞分廠,看到幾乎可以用“精美”來形容的項目時,激動地對陪同考察的魏廉廳長說:“這是我們浙江建筑業的榜樣!從今天起,我們浙江的建筑企業不用去外面學習了,一律到這里來觀摩、學習。”


3

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,呈井噴似增長,一下子十幾個工程同時開工,但許多項目不贏反虧。怎么辦?我把這些象山的施工隊伍整編成五個工程隊。隨著我“質量興業”的品牌打響,業務來源基本不成問題了。我從1988年開始與下屬工程隊試行一種分塊包干的內部承包模式,通過三年的實踐,經濟效益并不理想。

我發現造成項目管理者責任心缺失的根本癥結,就在于現有管理模式“責權利”的不均衡。我選擇了一個項目作為試點,從1989年嘗試一竿子到底的“項目承包經營責任制”,“責權利”全部下放,效果出奇地好,不但經濟效益馬上扭虧為盈,而且工程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。我決定全面推行這種模式。幾位管理骨干和工地主任一聽表示反對,認為這樣做“瓜分”了我們的勝利成果。我說,鈔票要大家一起賺,這樣大家的心才能真正地聚到一起。這一年是1991年1月。

到1995年,龍元的業務承接從實行“項目管理責任制”前的不足1億元,一下子躍升到突破10億元,連年奪得上海優質工程“白玉蘭獎”,及進滬施工企業綜合考評一二名,一時成為上海及浙江建筑同行仿效的對象,上門學習取經者絡繹不絕。

1998年3月,我們的企業正式更名為“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”,后來還拿到了一個上市名額,但我如果內功沒練好,沒有按上市的標準把企業內部的管理抓上去,這是不負責的做法。我婉言謝絕了上市的名額,在集團內部展開了以上市為主要目標的企業管理整頓。

2004年,在進入上海建筑市場20周年之際,龍元“四喜臨門”:

年初,中標當時世界第一高樓(492米)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地基工程。2月,施工總承包資質升為特級。4月,首發人民幣普通股A股2800萬股,并于5月2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,成功登陸資本市場。年底,龍元集團連續6年獲得進滬施工企業綜合實力考評第一名。

在發展中,我們也走過彎路。我們也曾經出了3000萬投資過一個房地產項目,但由于種種原因,不得不叫停。我之所以虧本也要叫停房地產項目,要想到了企業的“核心競爭力”,必定來自于自己最擅長、最專業的行當。而穩健發展,就是要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抗風險能力。企業就像一個千鈞重的鐵球,你別看它現在很好、很平穩,那是因為我們“一業為主”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模式等,給它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平臺,所以大家都能扶住它,也不用花很大的力氣。如果這個平臺因為我們的經營策略不當,或者我們的決策失誤而發生傾斜時,你就是動用千軍萬馬也無法阻止這個千鈞鐵球的下滑,我們就會前功盡棄。此后,我確定“一業為主,做強做大”的企業發展戰略,“走小步,不停步”。

“質量興業”讓龍元在上海灘異軍突起,“責任承包”讓龍元的市場競爭力大增,“股票上市”、“進軍PPP”又讓龍元如虎添翼般地崛起,如何讓龍元在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”,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?我想到了創建“龍元杯”,我要重新喚起全體龍元人的創業激情。像我們當初勇闖上海灘一樣,再來一次“質量興業”。有質量就會有市場,全國每年的建筑產值接近20萬億,而且每年都在增長而不是下降。我們龍元每年的施工產值才幾百個億,相當于全國產值的幾千分之一,所以不是中國建筑市場的經濟形勢好不好的問題,而是我們有沒有本事和能力去分得一塊蛋糕的問題。

【手記】

走進龍元集團在上海的辦公大樓,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閃光的獎牌和一組組璀璨的獎杯,它們默然無聲,卻響亮地宣告著龍元在建筑市場上走過的輝煌道路。見我們走進辦公室,賴振元先生忙站起來和記者握手。他的精神很好,對記者的提問是有問必答,思路清晰。他也詢問著寧波的一些情況,他的象山普通話里,有著一份對家鄉的濃濃的眷戀和牽掛。賴振元用質量描繪了他精彩的建筑人生。他的辦公室墻上,有“用心服務”幾個字,是他親筆撰寫的。

改革開放釋放了民間的活力、生產力、釋放了人們的創造力。賴振元曾說:“企業家都是野生的”,“一分鐘理論”“鐵球理論”、“用心服務”等觀點和過“項目承包制”“早餐會”等做法,都是他“野生”出來的。野生的有時生命力更強,也更有活力。今天回過頭來看龍元的這段發展史,賴振元當初高瞻遠矚地把龍元帶入上海市場,是決定龍元起點的一個里程碑似的舉措,而創造性地首推“項目承包經營責任制”,更是決定龍元如何成長壯大的又一個里程碑似的創舉。龍元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,離不開時代的賜予,也和企業家的開拓、創新精神分不開的。

(原文刊載于《東南商報》)

網站地圖
聯系我們

Copyright 2018 ? LONGYUAN CONSTRUC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.

實時股價:
最高價:
漲跌幅:
掃碼關注
集團微信公眾號

浙ICP備18048913號-3

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6561號